看看今年高考成绩,排名靠前的,都是哪些学校?双减政策之下,愿正、苗、启、德、体、美、劳的素质教育,回归教育本位。少年强,则国强。学生们不但有优秀的成绩,还有健全人格、强健体魄、幸福的童年和少年时光。劳动课: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。
学生需掌握13项运动技能,12项艺术技能。
严禁高三上学期结束前结课备考,
升学率不与教师评先评优挂钩……
教育部今天10日发布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,着力克服普通高中办学中唯分数、唯升学倾向,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,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。
评价指南发布后,多条内容迅速冲上热搜,一起来看究竟。
评价指南从办学方向、课程教学、教师发展、学校管理、学生发展等5个方面,明确了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的评价标准,细化了18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查要点,要求各地依据所辖县数、学校数和工作需要,以35年为周期,实现对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的全覆盖。
严禁高三上学期结束前结课备考
为防止抢赶教学进度,评价指南提出,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,统筹,制订教学计划,不得随意增减课时、改变难度、调整进度;严禁高三上学期结束前结课、备考,严禁法定节假日、寒暑假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。
为适应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,评价指南提出,要完善选课、走班运行机制,制订选课、走班指南,积极开发选课、排课信息系统,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效益。高一年级起,根据学校选修课程,开展选课、走班;高二年级起,根据学生选考科目,开展选课、走班。
加强对学生理想、心理、学习、生活和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,注重提高学生选修课程、选考科目、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。学校要指导学生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自身兴趣特长,选择、选考科目,不得违背学生个人志愿。组织要求学生普遍选考特定科目,坚决避免功利化选科、选考。
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
评价指南提出,要开齐、开足、开好国家规定课程,特别是技术,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、艺术或音乐、美术、体育与健康、综合实践活动、劳动、理、化、生、实验等课程,有效开发和实施选修课程。
强化劳动实践育人,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,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,设立学年劳动周。统筹利用校内外资源,开展好日常生活劳动、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。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、党团活动、军训、社会考察,以及研学实践、职业体验、社区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。
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
为克服唯分数、唯升学倾向,评价指南提出,将思想品德、学业水平、身心健康、艺术素养、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作为评价主要内容,注重考查学生正苗、启德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情况和兴趣特长,突出学生个性特点和主要事迹。
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,常态化实施。综合素质评价,严格写实、记录、整理、遴选、公示、审核、形成档案等评价程序,充分利用综合素质评价档案,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,及时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。
为增强学生综合素质,评价指南提出,学生在校内每天锻炼至少1小时,体质健康监测,达标,掌握13项体育运动技能,掌握12项艺术技能。
在学业上,特别提出:具备一定阅读量和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,具有创新精神,有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、提出问题、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。
克服唯分数、唯升学的评价倾向
在教师发展方面,评价指南提出,加强师德师风建设、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和健全教师激励机制等3项关键指标。在考查要点中,明确提出:突出全面育人和教育教学实绩,克服唯分数、唯升学的评价倾向,充分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、创造性。
注重精神荣誉激励、专业发展激励、岗位晋升激励、绩效工资激励、关心、爱护激励。完善校内绩效工资分配办法,坚持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、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,将教师参与考试、命题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等。
不给年级、班级、教师下达升学指标
在学校管理方面,评价指南特别强调,普通高中要正确处理考试、升学与发展素质教育的关系,将高考升学率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结果之一,不给年级、班级、教师下达升学指标,不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、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,不公布、不宣传、不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。
评价指南强调,引导办好每所学校,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、有特色发展,从而满足义务教育学生多样化升学需求,使学生能够合理选择适合自身成长、发展的高中学校。
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
评价指南还注重发挥普通高中学校招生指挥棒的导向作用,把落实公办、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和属地招生政策作为重要考查要点,目的是要促进普通高中学校规范招生行为,严格招生工作纪律,杜绝违规招生、恶性竞争,维护良好教育生态;切实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政策,并向薄弱学校倾斜,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、均衡发展。
此外,评价指南还对各地优化评价方式、方法提出了要求,提出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、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、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、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四个相结合的评价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