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:苗启德的戒网瘾,学校留下的阴影,还没有在人们的脑海中消失,在素质教育和心理治疗矫正的名义下,校外辅导机构被监管的今天,一种特别的青少年矫治机构已经卷土重来。
思潘翔素质教育
重庆兵仪素质教育
纽特教育
……
不难看出,这些所谓的特训机构,本质,与正苗、启德中心,其实没有多少不同,但仍然有无数父母,一波接一波将孩子送进这些机构特训。那么,问题来了,在正苗、启德之流已经人人喊打的背景下,这些机构究竟是如何持续收割家长的呢?
首先,当然是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,来进行一场特训。
和正、苗、启德不同的是,这些教育机构不再将戒网瘾写在机构名称里,多是打着素质教育、特训的旗号,在对外介绍时,也与正、苗、启德类的体罚机构划清界限,明确自己是正规培训机构。但几乎所有学校的简介里,都仍将戒网瘾当做最大卖点之一。
不仅在戒网瘾,学校,全社会都在为防沉迷做各种研究。
一家湖南培训学校是这么自我介绍的:
本校是针对网瘾、叛逆、厌学、早恋、奢侈、消费、亲情、淡漠、自卑、自恋、离家出走等青少年,进行心理辅导、行为矫正、素质培养、文化补习、着重亲情培养的特训学校。
机构的课程设置,看上去也十分合理,比如,这家号称有十五年经验的纽特教育,不仅专注青少年网瘾、厌学、辍学等问题,以系统方法帮助孩子成长,还设置了家长学堂,传授家长亲子教育之道。双管齐下,和以往的网瘾治疗所看起来,可谓天差地别。
为了教育好叛逆期的青少年,机构的师资配置通常也文武双全,文有具有中级及高级心理咨询证的咨询师,武有退伍军人、管理主任,文化课程也不会落下。机构里,校长、老师一应俱全,且通常都拥有数十年教育经历。
一位自媒体博主、暴富研究局,以咨询家长的身份,暗访了武汉纽特教育机构,对方表示,他们与正苗、启德等机构是截然不同的,因为专注素质教育,不仅有心理辅导,还有体能训练课程。但在博主看来,体能训练只是变个法子的体罚,心理辅导,在入学的孩子看来,也毫无用途。
但无论如何,这套说辞和套路,显然说服了一些家长。乍一看,机构确实能给网瘾少年们带来脱胎换骨的改变。对他们来说,能用钱买回一个好孩子,两个月三万八的花费,也就不算什么了。
另外,权威机构的背书,也让这些机构更加大胆。
这可谓是机构们让目标客群们缴械投降的必杀器,毕竟,在大多数家长看来,有了政府机构的批准,怎么也不会差到哪去。相比之下,亲子关系可是已经紧张到必须有第三方力量介入的状态了。
比如,这家成立于2004年的湖南英高特励志教育学校,号称是由岳阳市政法委、岳阳教育体育局和汨罗市政法委、汨罗市教育体育局等部门批准,湖南省教育厅备案的的岳阳市唯一专门学校,办学16年来,成功教育转化来自全国各地在心理、思想、行为、道德上存在偏差的青少年近8000名。
但在孩子们的叙述中,湖南英高特励志教育学校又是另一种样子:一周吃不上一顿肉,体罚被倒着吊起来,而孩子们在拼命逃出去之后,连维权的证据都找不到,只能将苦果吞下。
2019年,英高特终于因发生了一起自杀事件,被责令整改,但其随后改名为正苗启德素质教育学校,继续对外办学;去年8月,正苗启德素质教育被当地监管部门责令整改,但学校依然在继续招生;甚至在去年12月,一位十四岁因为网瘾,被父母送去正苗启德素质教育学校的男孩,2天后3处骨折,明显犯规的教育机构,宛如打不死的小强,显然,各地的监管手段也有待加强。
实际上,各地确实有拨款运营工读学校,接收有旷课、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学生,只是,在地方财政压力下,不是所有地方都有这样的办学机会,因此,打着教育擦边球的机构才屡禁不止,一些幸运的家长收获了一个更好的孩子,一些家长花了钱,没有成效也就罢了,运气不好的,甚至还会失去孩子。
这些名叫特训学校的矫正机构,在最近几年引起的争议,已经在网络上引起了一定范围的讨论。在百度上搜索特训学校四个字,自动,给出的搜索推荐,大多为:负面:特训学校、天天被打、特训学校打人犯法吗?特训学校有多恐怖?等等。
而因为这些特训学校鱼龙混杂,很多家长只是觉得,这种学校可以让孩子得到锻炼,没想到却把孩子送进了陷阱。
2016年,一位来自江西的周女士,在将弟弟送往国外留学,归国后,发现弟弟有点郁郁寡欢,家里人将他送往了湖南长沙一家特训学校去锻炼,没想到是,弟弟被送往学校后,被打的遍体鳞伤。
虽然网友们每每感慨,2021年了,竟然还有这种类似戒网瘾机构的学校,又一次出现,但事实上,戒网瘾机构其实不是死灰复燃,而是从来没有消失过。打到一个正苗启德,千千万万个正苗启德,就会站起来。
值得一说的是,虽然目前国内还有千余家类似教育机构,但随着电竞成为新兴蓝海行业,家长们对孩子沉迷网络的宽容度也大了许多。
年入千万的电竞选手们,正成为网瘾少年们的榜样,比如,英雄联盟高人气选手、pdd刘谋,当年也因为沉迷网络游戏,而被父亲送到戒网瘾学校改造过。
倒是有不小部分的家长,在权衡之后,将孩子送入了电竞培训学校。
吊诡的是,在见识了电竞职业选手的水平和高强度训练生活之后,反而劝退了一大批痴迷游戏的孩子。
由此可见,有时,戒网瘾,只是需要对症下药的手段罢了。
其实,国内的这种特训学校并非中国特有,在全世界范围内,对所谓不良青少年的矫正机构,从很早就开始出现,新兵训练营、行为矫正机构等名字,已经成为青少年矫治的重要组成部分;在美国,有研究认为,具有治疗环节的特训学校,如新兵训练营、boot、c、a、mp,对参与者有积极的影响,其中的教育、恰当的医疗、干涉和咨询等,都会起到一定作用。
而恰恰是,没有谈话、咨询,只是通过体罚和体育运动的训练营,则基本上没有任何效果,反而会产生非常深刻的负面影响。
戒网瘾机构的出现,很多时候其实都和利益挂钩,虽然在2018年,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,但这一判断依然具有争议,比如,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提到,要把网络游戏成瘾症列为一种精神疾病,仍然需要更多的相关研究支持,但这并不妨碍一些国家从业者的行动,韩国一些主营中医的医院,就很早开始进入了这一领域。
在日本,关于治疗网瘾、游戏瘾,并没有比较出色的办法,最近几年采用的集团治疗法取得了一定效果,治疗者将共同患上游戏沉迷症的中学生,约10人集合起来,共同治疗,每天记录睡眠时间和生活步调,让学生们尝试挑战游戏以外的活动,比如体操、手工、钓鱼等等活动,彼时,也会让学生聚在一起,谈谈自己的沉迷体验等,但送往类似特训学校的例子并不多见。
其实,从网戒学校化身为特训学校,在监管灰色角落里运营的背后,也隐藏着不少家长的教育失位和不作为。
在这类新闻的评论栏里,不乏来自网友对将青少年送往这类学校的亲属的谴责,认为他们也是很多伤害和虐待事件的共犯,在一起,18岁男孩在学校被虐待身亡的例子中,父母在签完委托协议书后,学校将男孩强制带走,面对这一场景,为人父母都会有触动和担心,明明知道自己的亲身骨肉会受到强制的措施,很多家长其实也抱着将负担抛给这类学校的甩锅心态。
去年,曾经惊动全国的豫章书院非法拘禁案一审宣判,其中四人被判刑,主犯吴军豹被判有期徒刑两年十个月。在该案中,吴军豹等人以小黑屋的形式,先后将240人次的学生关、禁闭,曾有女学员控诉,自己被4个男教官按在地上殴打。
事件发生3年后的宣判,已经是一记警钟,豫章书院的最终关闭,也让很多人付出了本不该付出的牺牲和代价。
我们不需要知道电子游戏是什么,它会不会造成近视?它会不会上瘾?我们只需要一个背锅侠,一个可以掩盖家庭教育失败、学校教育失败、社会教育失败的东西。现在,它叫游戏。十五年前,它是早恋;三十年前,它是偶像;三十五年前,它是香港电影;四十年前,它是武侠小说。b。r。
暴富研究局:正:苗启德被打倒后,戒网瘾机构又死灰复燃了。
游戏研究社:在韩国,有人体验了一把中医戒网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