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几乎每过一段时间,都会有一个相似的戒网瘾机构被曝光,但是,却挡不住家长把孩子送到这类机构的脚步,即便这类机构没有合法的资质,家长也会被洗闹式地要把孩子送进去,根源在于,舆论指望家长通过重视、教育、教育、引导,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,可是,这些家长大多不懂得怎样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,自己也没有耐心去花时间陪伴孩子,要让家长不迷信,那些戒网瘾机构,需要学校和社区,以及社会公益力量,来共同帮助无助的家长。
所谓网瘾问题,表面上看是孩子沉迷网络,耽误学业,浑浑噩噩,但从根本上,是父母缺乏和孩子的沟通、交流,导致孩子缺失生活目标,觉得学习没有意义,只有在网络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价值;而当父母发现孩子把很多时间用在网络游戏之后,又特别着急,希望在一夜之间,让孩子摆脱网络,听父母、听老师的话,好好学习。
一直以来,专家们都告诉家长,要让孩子有健康的学习、生活习惯,不沉溺于网络,关键在于父母多陪伴孩子,多与孩子交流,一起进行体育锻炼或其他休闲活动,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,进行积极的人生规划;针对孩子出现的所谓网瘾问题,应该反思,调整自己的家庭教育,可是,家长大多根本听不进专家们的建议。
有的机构就针对家长的这种焦虑而做出承诺,会彻底戒除孩子的网瘾,而他们通常采取的办法,就是体罚,以及以前流行的电击疗法,这种戒除办法在短期是有效的,就如父母在家里对孩子棍棒相加一样,当孩子被打、被电击后,当然会配合地表现出不再玩游戏了,父母、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,家长也以为起到了效果,把孩子被体罚视为接受、矫正的吃苦过程,但这根本就没有解决任何问题,反而会制造孩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,是对孩子人格、身心的严重伤害。
可家长根本管不得这么多,他们需要的是尽快见效,以及在他们无助时,有机构来帮助他们,在他们看来,专家们的建议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,他们面临的是孩子的问题,怎么能得到矫正?有矫正,总比没有矫正强!这些家长也确实是不愿意看到有关机构被取缔的,甚至有的对机构充满感激,对此,有舆论指责,家长其实是机构的帮凶。
但这样的指责意义不大,目前,当学生有不良习惯之后,往往都是学校把家长叫到学校,老师向家长反映情况,要求家长把孩子带回家,不要影响其他学生,或者,学校,对孩子的问题,并不采取教育措施,只是家长特别着急,焦虑的家长,根本不知道怎么去教育孩子,与孩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,当学校把有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交给家长自己教育,而社区也不给予家长任何帮助、支持,焦虑的家长就会病急乱投医,在这种情况下,非法的戒除网瘾、矫正学生不良习惯的机构就会应运而生,即便被铲除,不就,又会出现,因为家长的焦虑问题没有解决,戒网瘾机构是他们焦虑的出口而已。
因此,对于有所谓网瘾问题的学生,不能就交给家长独自面对,而应该发挥学校、社区和公益机构的作用,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生活教育、生命教育、心理教育,网瘾问题从本质上说是教育问题,需要通过教育、引导、解决;而政府也应该出资,在社区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,由活动中心聘请专门的心理专家,招募志愿者,和社会公益组织合作,通过开展活动、谈话、咨询、辅导等方式,矫正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。